![]() |
|
德薄而位尊,智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(图) 2015年 03 月 15 日 责任编辑:新雅 人生不是一場戰爭 摘自《管理三國志》 曹操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為《孫子兵法》作註解的研究者。 他討厭道德說教卻又酷愛兵法,這使得他成了一個做事不擇手段的功利主義者。 真正的管理智慧和軍事意義上的權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 老子說:“智慧出,有大偽。”真正的智慧與虛偽奸詐的權謀之間看上去很相似, 但其實不是一回事。 我曾到日本去,那些日本朋友告 訴我說,他們非常喜歡“三國”。 我問為什麼? 他們說,“三國”裡面有管理智慧啊! 我問:裡面究竟有一些什麼管理智慧呢? 那些被美化成英雄主義的暴力格鬥,那些被美化成戰爭藝術的陰謀詭計, 難道就是你們心目中的管理智慧嗎? 我對他們說:如果你們真的想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智慧, 就應該好好去研究研究周朝的成康之治、漢朝的文景之治、唐朝的貞觀之治…… 因為真正的管理智慧,不是為了贏得戰爭,而是為了讓人們幸福地生活。 由於道德感的嚴重缺失,人生被理解成了是一場掠奪和占有財富的戰爭。 讓我感到悲哀的是,如果人生被理解成一場戰爭,那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做一個英雄; 如果我們必須做一個英雄,那麼所有的暴力和陰謀詭計都會變得理所當然。 於是,我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戰爭的惡念,卻遠離了真正的管理智慧。 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,一個人的道德修養,應該與他所承擔的管理工作相匹配。 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,才有足夠的領導力擔任高層的管理職位。 有人說,曹操是反道德的人,他不是同樣擔任過大漢王朝的高管嗎? 請大家注意,有道德的人和沒道德的人之間的區別就在這裡。 中國歷史上那些熟讀聖賢書的知識分子,總是唯恐自己的道德修養不夠,所以不敢擔任高管。 但曹操不一樣,他是知識分子的反義詞,總是唯恐自己的權勢不夠, 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謀取更高層的職位。 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一個很善於謀取高管職位的人。 曹嵩用資金和權謀來謀取高管職位,曹操則是用暴力和權謀來謀取高管職位。 他不僅是大漢王朝的丞相,而且還是漢朝歷史上自呂后晏駕以來唯一的異姓王。 在他的前面,爵位最高的是安漢公王莽,其次是冠軍侯霍去病,而曹操則是空前絕後的魏王。 曹操說過一句很有些顧盼自雄的話:“設若天下無有孤, 真不知幾人稱帝?幾人稱王?”有很多學者喜歡引用這句話,用它來論證曹操的豐功偉績。 但我以為,他的那句話不過是居功自傲罷了。 在管理學裡面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,叫做員工忠誠度。 曹操作為大漢王朝的員工,理應用他的忠誠和能力為大漢王朝建立豐功偉績。 但事實的真相是,曹操並不是一個忠誠的員工。 在他的有生之年,他擁有“挾天子而令諸侯”的權勢,並且是全國最富有的大地主、大財主。 在臨死之前,他甚至為兒子曹丕準備了篡奪國家政權的有利條件。 有人說,儘管曹操的人品有問題,但他畢竟是一個對歷史有貢獻的人。 我感到奇怪,既然曹操的人品有問題,他怎麼可能對歷史有貢獻呢? 一個錯誤的人,怎麼可能把事情做對呢? 曹操和董卓、李傕、郭汜等等軍閥一樣,有著同樣的自私自利性和殘忍性。 唯一的不同在於,那麼多的軍閥都倒下了,而曹操還活著,並且佔有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。 如果他運氣再好一些,他甚至很有可能像秦始皇那樣,佔有整個中國。 我們應該讚美那個佔有整個中國的人嗎? 答案是否定的。 我們不應該讚美那些貪婪而沒有道德的人,一旦他們佔有了整個中國, 所有的老百姓都會遭遇被奴役的命運。 孔子在《易經·繫辭》中說過,一個道德淺薄的人,即使他謀取了高管的職位, 也往往會印證《易經》中的一個卦象:鼎卦的九四爻。 鼎是中國古代用來祭祀神靈的鍋,有三個足,分別代表著天、地、人,是道德的象徵, 國家政權的象徵。 鼎九四爻的爻辭說:“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兇。”鼎的三個足有一個折了, 就會傾倒在地,裡面用來供奉神靈的美味佳餚被潑灑出來,弄得一塌糊塗。 所以,這是一個兇卦。 孔子說,有三種情況會印證這個兇卦, 即:1.德薄而位尊; 2.智小而謀大; 3.力小而任重。 一個人道德修養淺薄卻佔據高位,智慧有限卻要自作聰明地謀划大事, 能力有限卻要不自量力地承擔重任,這三種情況會印證這個兇卦,是不祥的徵兆。 例如:做公務員的,往往會出現德薄而位尊的現象;做企業家的, 往往會出現智小而謀大的現象;做員工的,往往會出現力小而任重的現象。 最後弄得一個個心力交瘁。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,才能保持人格上的堅貞。 如果德薄而位尊,人格經受不了腐化,就會導致管理上的敗壞。 三國時期的曹操,民國時期的袁世凱,都是德薄而位尊的典型案例。 如果曹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,他就應該是一個忠於職責的丞相。 以他的能力而言,應該很快平息人間的戰亂。 老百姓將得以休養生息,大漢王朝也能夠得以復興。 然而,正是因為他“名為漢相、實為漢賊”的身份特徵, 讓某些軍閥找到了不願意歸順中央政府和擁兵割據的理由。 同樣都是野心家,他們憑什麼向曹操低頭呢? 儘管曹操掃滅了一批像張邈、呂布、袁紹、劉表這樣的軍閥, 但他的非道德行為也激發了許多新的動亂。 各地的反曹勢力此消彼長,終於演變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。 |